去南方的小伙伴切记远离红火蚁巢穴

Connor 欧易交易所 2024-08-02 585 0

近期,包括北京市园林绿化资源保护中心在内,多地园林相关部门、研究机构等发出提醒,天气转暖,“凶名”远扬的红火蚁进入活跃期。其毒液毒性较高,人被红火蚁叮蜇后,轻者产生灼痛感,伤处出现脓疱并留下长期疤痕,重者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端午节临近,北方的小伙伴们可能南下旅游,在野外活动时一定要注意提防。5月13日,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晋江中医院急诊医学部动物致伤中心负责人庄鸿志告诉新京报记者,如果被红火蚁叮咬,需要掌握正确的处理方式,并密切观察,警惕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现伤情变严重,立即前往医院,且避免自驾就医。

蚁患

南方多地报告红火蚁蜇人事件有人险丧命

近期,湖北省、四川省、广东省、福建省等多地已有报道红火蚁叮蜇事件。其中,一名小男孩差点儿丧命。厦门市海沧区委宣传部官方公众号“今日海沧”5月9日发文显示,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佛昙镇的3岁小男孩5月7日在家门口树下玩耍时捅了红火蚁窝,双脚多处被叮蜇,之后出现四肢无力的症状,被送至医院急诊科时已经处于昏迷状态,且面部水肿,血氧饱和度仅剩50%,生命危在旦夕。经过一系列的对症处理后,患儿病情好转,5月8日顺利出院。该文提醒,福建省多地已现红火蚁,千万远离地面上的红火蚁巢穴。

光明网5月13日报道则显示,湖北武汉的夏女士穿着拖鞋在小区散步,被红火蚁叮蜇了右腿,尽管此后几次出门穿了袜子长裤,还是接连被咬伤脚踝、腿部和手背,被叮蜇后的皮肤还残留了深色印痕。

新京报记者在荔枝网以“红火蚁”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看到,今年以来已报道多起红火蚁咬蜇事件,如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的陈先生3月30日在扫墓时被红火蚁咬伤,全身起满红疹并出现昏厥。3月18日晚,3名小学生在地铁站乘车过安检时,安检员发现其中一名男孩满脸通红,身上还有红色小蚂蚁在爬动。原来,该男孩是在捅了蚂蚁窝后引蚁上身叮蜇,其手、脖子已经出现红肿过敏。安检员马上让他脱衣并为其清理身上蚂蚁,用酒精喷湿纸巾擦拭伤口。小男孩疼得直哭,且过敏加重,有晕倒迹象,被及时送医救治,已无大碍。汕头、汕尾也有报道百姓被叮蜇。

溯源

红火蚁原产于南美洲已入侵我国12省份

红火蚁是世界公认的百种最具危险入侵物种之一,并已被列入全国农业、林业和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不仅仅繁殖能力强,攻击性也很强,叮蜇时主要用尾巴螯针刺入并释放毒液。5月12日,北京市园林绿化资源保护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也发文提醒警惕红火蚁。该文指出,红火蚁原产于南美洲巴拉那河流域(包括巴西、巴拉圭、阿根廷),1918年入侵美国。随着贸易往来的增加,红火蚁不断传播扩散,现已在美洲、亚洲、大洋洲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发生并造成了严重危害。红火蚁于2003年10月传入我国台湾桃园地区,2004年9月在广东省吴川市发现红火蚁危害。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数据统计,2016年,红火蚁入侵11个省份的281个县(市、区),到2023年,数据变化为12个省份的625个县(市、区),7年新入侵344个县市区,其扩散速度仍然很快。

红火蚁为地栖型蚁巢的蚂蚁种类,筑巢于地下,一般每年春季3月-5月、秋季9月-11月为红火蚁的活跃期,红火蚁伤人事件的高发期主要在5月-10月份。在气温高于21℃时,红火蚁觅食活动较频繁,其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6℃-30℃。红火蚁繁殖能力也不低,成熟的蚁群一年能产生4000-6000头有翅生殖蚁。有翅生殖蚁在一年中的任何时间都可以进行婚飞活动。交配行为可能发生在90米-300米的高空,一般交配1次。交配后的雄蚁很快死亡,雌蚁则随风飞行,寻找地点筑新巢。

展开全文

红火蚁常常出没在农田、公园草坪、道路绿化带、电器设备附近、垃圾堆、果园、堤坝、荒地等温热潮湿的地方。成熟的红火蚁的蚁巢一般会有10厘米以上的泥沙堆积在地面上形成明显“蚁丘”。除了危害人类健康外,红火蚁还会破坏生态平衡和降低生物多样性、危害农林业生产、破坏公共设施。

防治

被红火蚁咬后需及时处理警惕伤口脓肿和过敏性休克

庄鸿志告诉新京报记者,红火蚁主要在南方活动,最远在湖北、安徽一带。

“它们爬行速度非常快,很多人都是在不知不觉中被咬伤。刚开始被咬往往不会疼,以皮肤瘙痒为主。伤口处理不及时,可能会造成局部感染,伤口脓肿。之前我们曾接诊过一个被红火蚁咬伤后全身脓包的患者。”庄鸿志表示,一旦察觉到被红火蚁咬伤,首先脱离有红火蚁的环境,快速用东西弹掉身上的红火蚁,并使用大量水冲洗,清水、茶水、矿泉水等都可以,冲掉毒素。由于伤口太小,挤压伤口意义不大,如随身携带的皮炎平等软膏可以涂抹止痒。如果离家近,回家后可以使用白醋冲洗伤口(尽量选择无色的白醋而非深色陈醋),通过弱酸的醋中和红火蚁的碱性毒素。针对一些报道中提及的用肥皂水冲洗伤口,庄鸿志并不赞同,因为肥皂水也属于弱碱性。

被红火蚁咬伤,还有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庄鸿志表示,在急诊科接诊的1000多例患者中,曾有一年出现了166例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往往发生在被咬后的几分钟至半小时内。“这种过敏往往来得快,经过治疗后去得也快,99%的人不会复发,约1%的人可能第二天或第三天复发,需要做一些治疗处理。”庄鸿志提醒,出现全身过敏症状时,及时就医。需要注意的是,应避免自驾就医,此前曾发生过因驾车就医途中突然过敏性休克导致车祸,造成二次伤害。过敏性体质者,被红火蚁咬伤后尤其要警惕全身过敏性症状和过敏性休克。

在治疗中,庄鸿志提及,对于伤口感染出现脓疱的患者,往往还需要接种破伤风疫苗,预防破伤风的发生,此前就曾接诊过一名环卫工人,在修剪花草时被蚂蚁咬伤,未引起重视后出现感染,并引发破伤风,因经济原因选择出院,最终遗憾离世。

此外,对于野外活动者的着装,庄鸿志提醒,尽量穿长衣长裤,避免四肢皮肤的暴露。对于野外工作者,可以考虑穿长筒雨靴,上面抹上滑石粉,避免红火蚁顺着鞋子往上爬。在野外游玩或工作时包里配备止痒软膏、抗过敏药物等。

新京报记者王卡拉

评论